一、测定原理
通过模拟药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机械应力(如震动、摩擦),使用脆碎度测试仪使药品在特定条件下滚动或摩擦,测定其质量损失百分比,以此评估药品的脆碎度。
二、测定步骤(以《中国药典》为例)
1. 仪器准备
- 脆碎度测试仪:需符合药典标准,通常为圆筒形转鼓,内径280-300mm,深度70-80mm,转速25±1转/分钟。
- 分析天平:精度0.1mg,用于称量药品质量。
- 筛网:孔径符合药典要求(如片剂常用1.0mm或0.8mm筛网)。
- 吹风机或软毛刷:用于清除药品表面粉末。
2. 样品预处理
- 取样:随机取供试品至少20片(若单片质量差异大,需增加取样量)。
- 初筛:将样品置于筛网上,轻轻振动或用软毛刷清除表面粉末,确保无细粉附着。
- 称重:精确称量样品总质量(W₁),记录至0.1mg。
3. 测试过程
- 装样:将样品放入脆碎度测试仪的转鼓内,确保转鼓内壁光滑,无杂质。
- 运行测试:
- 启动转鼓,旋转100转(约4分钟)。
- 若药典要求更严格(如USP),可能需旋转200转或更长时间。
- 停机取样:测试结束后,取出样品,再次用筛网清除表面粉末。
4. 后处理与称重
- 干燥:若样品吸湿性强,需在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。
- 称重:精确称量测试后样品总质量(W₂),记录至0.1mg。
5. 计算脆碎度
\text{脆碎度(%)} = \frac{W₁ - W₂}{W₁} \times 100\%
- 结果判定:
- 若脆碎度≤1%(部分药典要求≤0.5%),则判定为合格。
- 若结果超标,需重复测试(取双倍样品量),两次结果均合格才视为通过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1. 样品选择
- 代表性:确保样品覆盖整批药品,避免取样偏差。
- 特殊剂型:
- 包衣片:需先去除包衣(若药典允许)或直接测试(需注明包衣状态)。
- 咀嚼片:通常不测脆碎度,因其设计为咀嚼后服用。
- 小规格片剂:若单片质量过小,可增加取样量或合并测试后按比例计算。
2. 仪器校准
- 转速校准:使用转速计定期验证转鼓转速是否符合标准。
- 转鼓清洁:每次测试后彻底清洁转鼓,避免残留样品影响后续结果。
3. 操作规范
- 轻柔操作:取样、筛分时避免用力按压或摩擦,防止人为损坏样品。
- 环境控制:测试环境湿度过高可能导致样品吸湿,需在干燥条件下操作。
4. 结果异常处理
- 超标原因:
- 压片工艺问题(如压力不足、润滑剂过量)。
- 颗粒流动性差导致片剂边缘磨损。
- 储存条件不当(如高温高湿)。
- 改进措施:
- 优化压片参数(如增加压力、调整润滑剂用量)。
- 改进颗粒制备工艺(如湿法制粒、流化床干燥)。
- 加强包装密封性,控制储存环境。
四、不同药典的差异
- 《中国药典》:通常要求旋转100转,脆碎度≤1%。
- 《美国药典》(USP):可能要求旋转200转,且对片剂形状、尺寸有更详细规定。
- 《欧洲药典》(EP):与USP类似,但可能增加对特殊剂型(如多层片)的测试要求。
五、实际应用案例
案例:某批次阿司匹林肠溶片脆碎度测试结果为1.2%,超标。
分析:
- 检查压片记录,发现润滑剂硬脂酸镁用量偏多(2% vs. 标准1.5%)。
- 调整润滑剂用量至1.5%,重新压片后测试,脆碎度降至0.8%,合格。
结论:润滑剂过量是导致脆碎度超标的主要原因,需严格控制辅料用量。